46026人加入学习
(0人评价)
国学经典 修身之道系列
价格 免费
课程介绍

     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,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的价值观。近百年前,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就曾阐述过这个问题。梁先生先提出了“百行业为先,万恶懒为首”的观点,认为“职业神圣”,“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,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”。

      个人存在于集体中。那么,如何正确面对个人与集体、小我与大我,就成了我们必然要面对的问题。有“杀身成仁之心”,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。在今天,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,即是要培养能够舍小我为大我,为了社会利益而放弃自身利益的精神。

     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倡党员干部要多读书,他说过“多读书,修政德”,“领导干部要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”,“领导干部要勤于学、敏于思”,“以学益智,以学修身,以学增才”。读书是修身立业的根本工作之一。梁漱溟先生的读书经验,值得我们借鉴。

      “骨气”是中国传统中特有的一种精神,是一种优秀的做人品质。吴晗先生开宗明义地说:“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”。吴晗先生所说的”骨气”,就是一种不怕任何困难的英雄气概。今天,我们的领导干部肩负着改革攻坚的重任,更需要这样的”骨气”。

  邓拓同志在这里谈到的“涵养”是指人的耐性,这是一个人修身的重要内容。我国古代名家关于修身的论述很多,但是不需要我们一网兜收。而是应该向邓拓同志说的,加上一定条件,看是什么性质的问题,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善于批判的继承。

  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、善于学习的政党。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,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。”学习,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,也要明确学习的目的,一是为了修身,二是要通过学习,增强本领,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。

  做领袖的真本领,其实就是讲怎样才能做好一个单位的领导。“领袖”,就是领导者的意思。习近平总书记说,各级领导干部“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,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,加快知识更新,优化知识结构,拓宽眼界和视野,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、不知而盲、无知而乱的困境,着力克服本领不足、本领恐慌、本领落后的问题”,其实也就是要求大家增加这种做领导的“真本领”。

 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“好人”,我们修身也是为了让自己成为“好人”。但是,到底怎么样做才称得上“好人”呢?我们学习、修身的目的,是为了做一个好人。但是,我们要做一个有操守、有作为、能为社会谋福利的好人。恽代英同志在《怎样才是好人》一文中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的阐述。

  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士君子的节操。所谓“节操”,是指一个人的气节、修养和正义感,是一个人重要的人格修养。曹聚仁先生根据我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,告诉我们什么是节操,应该有什么样的节操。曹聚仁所说的“节操”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气节”,它是我国儒家中一直倡导与弘扬的修养。

授课教师

管理员

课程特色

视频(10)

最新学员

学员动态

108124 加入学习
20161001 加入学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