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元培:谈谈孝道
《围炉夜话》中说:“百善孝为先。”孝是使家庭幸福、社会和谐的根本。同样,用孝敬父母的心态与人结交,才能使彼此保持真诚,因而,孝顺之心也是人们处世交友的根本。领悟孝道的真谛,孝敬父母,享受家庭幸福,真诚待友,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。
谢觉哉:谈怎样交朋友
人人都有朋友,古人将朋友看作“五伦”之一。在当今社会,生活和工作中都离不开朋友。谢觉哉认为,朋友是有好也有坏的,要学会辨别。他劝导人们要交好的朋友。那些与我们志同道合,能够相互促进、共同进步的朋友,才是真正可交的朋友。这就是谢觉哉的交朋友之道。
朱自清:谈正义
正义在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推崇,有关正义的思想和理论不计其数,然而,朱自清却说自己“不曾见过正义的面,只见过它的弯曲的影儿”。他说“在威权的影响下,我们见不到正义”。正义究竟在哪里?朱自清说,它在我们的心里。我们见不到它,是因为它没有优先权,要为正义扫清一切障碍,让它成为人生舞台最先出场的“角儿”。
傅斯年:谈怎样使生活更幸福
孔子曾称赞颜回说:“贤哉回也,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颜回乐在其中的精神令人称道。由此看到,贫穷并不一定令人痛苦,同样,富有也并不一定令人幸福。傅斯年在《新生活是大家都有一份的》阐述了富人不仅不都是幸福的,而且大多还是要受苦的,是可怜的。要深刻地认识到贫富在我们生活中的真正地位,不抱怨贫穷,不嫉妒富有,公平地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换取幸福的生活。
费孝通:谈学会推己及人
《论语·卫灵公》中说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朱熹说:“推己及物。”这都是儒家“推己及人”思想的体现。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做到“推己及人”,在历代都是备受推崇的。“己”是最关键、最根本的东西,是个核心。“推己及人”对人们的人际交往大有帮助。
邓拓:谈要勇于负责
勇于负责,敢于负责,是在工作和交往中所必须秉持的一种态度。相反,在责任面前,若人人逃避,那对人的自身和整个团队而言,都必定是百害而无一利的。如今社会提倡的是大胆负责的精神,推事之风决不可长。牢固勇于负责的精神,对工作和人际交往是有所帮助的。
鲁迅:谈“世故”
人们谈处世的时候,常用到“世故”这个词。鲁迅先生在《世故三昧》这篇文章中,用幽默讽刺的笔调,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“世故者”的形象。世故者是圆滑、投机、明哲保身、逃避责任的人。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领导干部要敢担当。世故者是没有担当的,他们平时或许左右逢源,但早晚都会露出马脚。
梁漱溟:谈“公信力”
梁漱溟先生对他所处的时代社会上公信力缺乏的现象深表忧虑,把公信力缺乏作为动乱的根源之一。公信力是维系一个社会的重要支柱。不论是党政机关还是领导干部,都需要树立公信力,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,更好地开展工作。梁漱溟先生提倡彻底的“开诚布公”,至今仍不失为提高提高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。
梁启超:谈“进取精神”
进取精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法则。梁启超先生提出,进取精神“人有之则生,无之则死;国有之则存,无之则亡”。进取精神“生于希望”“生于热诚”“生于智慧”“生于胆力”。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:我对中国梦抱有足够的希望吗?我有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热诚吗?我有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智慧吗?我有不怕困难挫折的胆量吗?
冯友兰认为,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,要具有三种因素,“才、力、命”,它们配合起来,才可以取得成功。我们处于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,成功的机会非常多,要充分发挥天赋,不懈地进行努力,利用时代提供的机遇,为实现民族复兴多做贡献。伟大复兴事业的成功,也是我们自己的成功。